2008年11月19日 星期三

Kathy家種菜樂


各位親愛的幫友,

今早收到幫友Kathy的分享,真的讓人精神為之振奮。孫伯伯在家中陽台闢了菜園,種起蔬菜。
去過Kathy家的人都知道他們的陽台原本都是磁磚水泥,每天有充足的日照,卻沒有使用。現在孫伯伯很認真地種起菜來,不但能夠善用陽光,還能種健康安全的蔬菜提供給家人享用,真的太棒了!我們一直在想,如果新城的公園與花園都能夠種滿了各式各樣的蔬菜、果樹(其實很多蔬果的花與葉都很美喔),那麼我們就可以邁向一個蔬菜自給自足的社區了!請看Kathy的來信: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親愛的,

經濟不景氣,最近公司行號頻頻吹起熄燈號,
老公在家的時間突然變多了,他嫌青菜太貴想到收入少了,處處得節省,因此就在自家院子裡的小花園內闢了一塊地種起菜來。先是搬土,曝曬除蟲,然後播種陪苗,接著又是除雜草施肥,每天一早就到菜園抓小蟲,看著菜苗漸漸茁壯,挺有成就感。有時家中宴客,端上拿手的"紅燒獅子頭"再灑上甫從菜園摘下的芫荽(香菜),清香撲鼻令人難以抗拒。真正體驗到退休生活的享樂。

今傳一張相片給大家分享,如果哪一天他覺得豬肉貴時,
也許會再闢一處地來養豬。

Love,
念湘Kathy

2008年11月16日 星期日

社區經濟互助計畫


香港聖雅各福群會在一年多前引入了一個「社區經濟互助計劃」。在外國,這類計劃巳經實踐有十年以上,成效顯著。記者訪問了負責這項計劃的袁姑娘,介紹這項計劃的實施及展望。

服務換服務 各取所需
在實施這項社區經濟互助計劃之前,該中心曾經參考過一些外國成功的實踐經驗。計劃希望透過民間的服務及貨品的交換,以才能換才能,以服務換服務,以時間換時間,實現經濟互助,增加民間的信任與溝通。
參加這項計劃的會員,現巳超過四百多人。衹要是該會的會員,年齡超過六歲,都可參加,不限性別及工作性質。而且計劃也開放給其他社區的會員參與,但運作的網絡,目前只集中在灣仔區。

貨幣時分券
計劃本身,是由中心發行社區貨幣時分券,作為會員在服務時間上交換取得的代用券。這種代券分四種不同的時值:一小時、半小時、六分一小時,及十二分一小時 等。可換取的服務包羅萬有,除了一般性如清潔家居、補習、語文教授等等外,亦有另類服務。如煮腸粉、情緒疏導、物理治療等,可謂各適其式。
服務也不單只局限於個人的交換,區內的一些老商舖,如中醫、眼鏡舖等,最近亦欣然投入計劃,令其內容更多元化及有更大的發展空間。

每月一次趁墟活動
計劃每個月有一次「來墟」(趁墟)活動,會員除了可互換所需的二手物品外,又可以互相認識,結交區內朋友,作為以後互換的基礎。除了趁墟以外,會員亦可以透過計劃定期出版的時分報,登廣告去找適合的人力資源。
中心亦考慮到未必每種服務的交換形式及價格相同,所以都容許會員在規定的金錢比例範圍內作交換調整。計劃內亦設有其他不同的由會員負責的小組,如配對小組。現正嘗試中的,有集體購買小組等,以配合不同的需求。

促進社會互助互愛

經過了一年多的實踐,綜合各方面不同的意見,袁姑娘說希望計劃能拓展至其他不同社區,令更多市民能夠透過計劃而受惠。這項社區經濟互助計劃,除了令小團體在經濟及勞力上可以互動互助外,亦起到一種使社會更親密及關懷的作用。相對物質消費掛帥的社會現實,這個計劃令香港這個以物質享受為主導的社會有一個反思的機會。透過交換,不再浪費,人與人之間相互關照關懷;人際就變得更互助互愛,使人能更人性地、更健康地共同生活及成長,值得社會更大的肯定和支援。